2020年版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发布后新型护理何去何从?

2024-04-16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在支援武汉4.2万人员中,其中护士2.86万人,占医疗队总人数68%。在新冠肺炎疫情狙击战中,护士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由于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多发等原因,护士在全球健康领域贡献日益凸显,但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仍值得探讨。

  护理服务和管理如何创新实践?如何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如何推动?2020年9月19日,在第九届海峡两岸医院院长论坛之“寻找护理管理蜕变密码”,深耕护理行业几十年的从业者们进行了一场“灵魂讨论”。

  人才培养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基础,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吴欣娟介绍,至2019年底,我国注册护士达445万,较2009年的注册护士数增长了三倍左右。与此同时,我国护士学历层次明显提升,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增幅达22.49%。

  在吴欣娟理事长看来,健康中国的建设中,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每个方面,均需要护士的参与。当下医疗机构不仅要保证护士的数量,更要保证护理人才的质量来满足健康中国的需求。这首先要求护士本身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健康素养、专业视野要广、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其次,在护理培养方面,仍需改进。

  目前护理招生规模扩大,但生源参差不齐;护理学生角色转变困难,临床适应能力欠缺。且护理学科实践性强、临床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教学基地质量不齐。如何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提高学生胜任力?

  吴欣娟理事长介绍,在医教协同背景下,鼓励医院和学院教学管理体系共建,推动教学管理互动。教学活动组织双方共管,临床教师和院校教师共同参与教学目标及计划定制、双方教师联合考核,让院校教师与临床教师的合作贯穿教学活动的整个环节,护理教育及时跟进临床需求和发展。

  护理教育的管理要形成一个闭环管理,积极搭建平台,鼓励院校教师参与临床护理技能竞赛,让临床教师参与讲课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海峡两岸院长论坛特意邀请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管理与康复研究部主任、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心主任幺莉来解读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的变化与意义。

  1.关注重点科室床护比:床护比反映实际开放床位人数和护理人力的匹配关系,反映护理人力的投入情况。护理服务的需要是配置护理人力的准绳,不同护理单元收治的疾病类型不同,需要的护理工作和强度也不一样。由于重症医学科、儿科等护理单元病人救治的复杂程度、风险程度及照护特点,这次列出单独监测。

  2.关注高年资护士在临床的占比:分析不同级别的护士配置,旨在让护理管理者除了关注护理团队的数量和规模外,还要关注护理团队的能力结构。在2020年版的指标中,对“不同级别护士配置”做了一个重要的锁定,5年以下和20年以上的护士,引导医疗机构用职业发展及岗位工作职责,让更多高年资护士愿意留在临床一线.关注护理工作负荷护理级别占比:2020年版纳入了护理级别占比指标,反映了患者病情和患者的自理能力的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护理管理者推算出护理工作负荷,对临床护理管理和人力调配起着参考和指导作用。

  幺莉主任强调,通过对指标的监测分析,驱动质量改善,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指标不是处罚医院或护士的工具,而是帮助医院认识自己的一个工具。“指标不仅仅要看数据,更要找到数据背后的原因,补齐短板。”幺莉主任表示。

  每个医院一定都有个必须面对的大考,那就是等级医院评审。浙江省护理学会理事长胡斌春以自身多年评审经验介绍了等级医院评审的维度、标准框架、指标、意见现场的检查分组。

  基于第四轮等级医院评审,医院护理管理评价标准的架构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医院护理组织管理、医院护理实践、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胡斌春表示,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医院领导层里面必须要有护理工作经历的人,也有医疗机构要求医院管理层里必须有护理分管的领导,从顶层设计上,保障了护理管理结构的合理性。

  无限投入、买技术、买硬件就是好的管理吗?胡斌春认为医院需关注管理的成本与效益,从对硬件建设为主的导向转变到注重医院的软件、注重医院的内涵建设,从质量,安全,服务,效率四个方面推进医院评审。

  护士按身份管理,同工不同酬;护士绩效奖金一样,岗位难易程度是有差别的;高年资的护士前景的不清晰,科室人员忙闲不均……这样一些问题会导致临床护士工作积极性不高,护士队伍不稳定。如何科学分配护士岗位管理和绩效分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王爱平介绍,2011年原国家卫生部在110所优质护理重点联系医院中确定了23所医院来开展护士岗位管理的试点工作,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是试点医院之一。

  实施岗位管理是建立一个观念——岗位管理。自2012年开始,该医院通过岗位清点;规范岗位价值的测评;确定岗位的职责和准入条件;建立了一个功效挂钩的护士绩效奖金分配原则;逐步实行护士的分成制管理;完成护士的定岗定编。

  从以前的护士按身份管理,同工同酬,到护士能级对应,多劳多得,大幅度的提升了护士的积极性。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现了人岗匹配,建立了宽幅多频道的护理人员职业生涯成长机制,离职率也年年在下降,2019年该医院护士的离职率仅为0.22%。

  首次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第九,浙江省第一,进入A++序列国家“第一方阵”,住院患者满意度为满分项,浙大二院又一次惊艳亮相。

  对于一家将精准化的护理管理贯穿全程的医院,这样的结果似乎又是必然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助理兼护理部主任金静芬主任,用四个“精准”,揭开了浙大二院的高分密码。

  首当其冲的就是精准化的疫情防控。后疫情时代,医院的复工复产,需要去关注重点区域,重点人员,重点环节,进行精准防控。“我们充分运用大数据,智慧化、动态化的管理,根据疫情形势变化,随时做调整。”金静芬主任介绍。

  浙大二院通过严格的病房管控,对员工做每日健康钉钉打卡、流行病学调查,凭员工健康码进入医院。在疫情防控中,创新楼长负责制,三人小组。资深护士长和主任担任楼长负责制,以地理空间为单位,全面负责楼宇的人员防控、督查筛查、每日督查并督促改进,实行网格化管理。由科主任、支部书记、护士长组成的三人小组,全面负责科内各项防控工作。

  其次是精准化的护理管理,浙大二院创立了精准化的全程护理服务模式。在病人住院前,完成入院前检查、入院前评估、筛查、完成入院宣教;在病人住院中,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通过适时的护理指导与评估,完成健康教育记录;在病人出院后,进行出院后随访,健康宣教与康复训练指导、监测与评估,用“互联网+护理”,为病人提供线下居家服务。

  针对于患者安全,浙大二院实行了SBAR标准交接模式、制定早期预警评估系统、高警讯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快速反应团队(RRT团队)、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防范与监控等多项措施,实现了压疮、全院血糖监测、静脉输液并发症实时监控,标本全程溯源管理,临床用血闭环流程管理。

  再次是精准化的护理服务。护士和病人接触频繁,直接影响病人对医院的感知。2015年起,浙大二院推广C(接触)--I(自我介绍)--CARE(沟通询问回答离开)沟通模式,提升护士的沟通技巧和职业素养。在改善护士沟通技巧之后,浙大二院共收到感谢护理工作的锦旗和表扬信共622件,同比增加18.9%,该模式被省内外20余家医院推广使用。

  在护理服务中,浙大二院让病房实现了精心静养,通过环境布置、患者宣教、培训落实、督查改进,降低病房噪音值,关注病房环境分贝值。

  最后是精准化的专业照护。浙大二院组建多专业ERAS(早期康复)护理团队,牵头成立国内首个ERAS领域的护理专业委员会。

  台北医学大学万芳医学中心执行长、护理师护士公会全联会理事长高靖秋指出:医院的产品是无形的;如果有一些失误很难补救;医疗服务提供必须要双方同时存在;医疗服务的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等;医疗服务需求弹性比较小;医院有双重的命令系统,统一行政命令与医疗命令系统……

  鉴于医院管理的特性,高靖秋提出了确保护理系统高效运转的要领,确保病人照顾的安全性以及高质量的服务。

  “台湾的护理管理者一般会参与决策性会议,护理人员人数较多,要有机会参与政策的制定,表达护理人员的合理诉求。”高靖秋表示。为促进护理系统高效运转,医疗系统能推行全面护理信息化,简化护理记录及交班。比如护理人员每天都要对病人进行生理指标监测,测完以后,再录入到电脑中,浪费了大量人力、时间。高靖秋介绍了台湾生理数据自动上传系统,透过网络传输将测量数据上传至系统,减少人员誊写错误及文书时间。

  对于重复性高、技术性低的工作,医疗机构可以辅助人力参与排班,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性人员培育,提升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

  根据统计,台湾加护病房里的无效医疗一年支出费用大约35.8亿元,是安宁医疗的五倍之多,用尽大量医疗资源去维持病人的生命指征。若能把这些资源拿来用做预防医疗或是安宁照护,或许能帮助更多病患。

  台北癌症中心领航护理与行政管理部主任方慧芬,介绍了安宁疗护在台湾的发展过程、台湾临终照护的五全照顾及台湾安宁疗护的模式。

  台湾临床照护的五全照顾分别为全人、全队、全程、全家、全社区。“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在人生舞台上尽情挥洒的时候,也要思考当演出结束时该如何写。”方慧芬认为,安宁疗护的服务对象是终末期的病人,目的是帮助尊重病患,减轻痛苦,让病患能拥有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质量,并在五全照顾下得以安然地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