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层建功立业丨赵红霞:护理的职业前景可以更广阔

2024-04-15

  1998年5月,山西省运城市某次护理技能大赛现场,当28岁的赵红霞出色地完成参赛项目后,现场评委们并没有按照比赛流程亮出评分,反而开始激烈地讨论。比赛不得不按下了暂停键,20分钟后,组委会宣布得分,赵红霞得了个低分。

  这与她操作结束后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以及评委们赞许的目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完全出乎意料,赵红霞彻底蒙了,久久不能回神。走出赛场,她哭得不能自已。“那次比赛,我苦苦训练了一个多月,指导老师和医院领导都非常看好我,认为我是一匹黑马,能为医院争誉立功。但由于大意,让所有的辛苦付之东流,让医院的期望变成失望,这让我难以坦然面对,也无法释怀。”

  原来在赛前准备用物时,她并未按照操作标准去准备,被准备间的评委扣掉分值。但她现场操作行云流水,近乎完美,评委们又不舍得PK掉她,故而产生了争执,大会也为她停止了20分钟。“我当时以为比赛还未真正开始,疏忽了,但比赛是残酷的,任何环节都忽视不得。”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盐湖区分院护理部主任赵红霞 24年后,身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盐湖区分院护理部主任的赵红霞,再次回忆起这件事依然唏嘘不已,

  “比赛如此,对待病人更是如此。医护人员这样一个职业是一个不能犯错的职业,比赛时一时大意,就会前功尽弃;工作时一个失误,会造成患者终身痛苦。”在往后的职业生涯中,这件事一直鞭策着她,“任何工作、所有的事情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好当下,莫问前程。”

  赵红霞从小就对护理工作情有独钟,她的母亲是医院的妇产科大夫。小时候学校一放假就跟着母亲泡在医院里,别的小朋友都惧怕医院消毒水的味道,她却觉得很亲切,还很喜欢穿白大褂的护士们,常常幻想自己长大后穿着白大褂、戴着燕尾帽的样子。

  1986年,她初中毕业后如愿以偿进入了当地的卫校学习护理专业,1989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当地县医院工作,1992年调至盐湖区人民医院工作。

  赵红霞从书店买了品管圈的相关书籍,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苦读。读了一遍之后,她发现,做品管圈太难了。“我那么痛快地接下这项任务,其实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是‘无知者无畏’。”

  “连续40多天,我一直在‘啃’那本书,一本装订整齐的书被我翻成了‘活页’的,每一页都能单独拎出来,书上全是密密麻麻的笔记和标注。”

  之后,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医院成立了品管圈管理委员会,她作为组长组织召开了医院“品管圈启动大会”,宣告盐湖区医院品管圈工作真正开始启动,并在启动大会上做了第一次培训,将自己所学所知丝毫没有保留地分享给参与人员。

  大会过后,赵红霞按照工作规划紧锣密鼓地推动工作,每一个主题她都会去把关,提出问题,整改问题。在科室能看到她指导工作的身影,在周会上能看到她培训的身影。

  她的工作风格和工作热情让参与人员都十分感动,大家学习的热情格外高涨,品管圈工作进入了如火如荼的状态。

  同年8月,山西省举办第三届品管圈大赛,赵红霞抱着重在参与,开阔眼界的态度,带领着团队参与了两个主题的比赛。“那是我们第一次参加省级大赛,会场上大咖云集,高手如云,来参赛的都是从各医院选拔出来的拔尖团队,大家展示的思维和理念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而我们的品管圈工作才开展了半年,因此,赛前也没想过会拿奖。” 赵红霞介绍,团队以淡定的心态将医院的改善项目按照品管圈十大步骤完美地呈现出来。

  她认为,坚持学习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同理,一个团队也当如此,“假如没有学习能力,那这个团队就是一潭死水。”

  因此,她要求护理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学习,并提出了多种团队学习的途径,力求把团队打造成一支学习型的队伍。

  2018年她提纲挈领,打算通过培养护士长管理能力提升整个团队的实力水平。

  “火车跑得快,还得车头带。我们要通过培训更新护理管理者的理念、思维,把护士长打造成功了,她所带领的团队就成功了一半。”

  培训内容涉及到护理管理、质控工具、指标建设、护理科研、人文管理等,并通过组织并且开展临床典型案例分享赛、QCC和PDCA成果赛、流程再造展示赛、床旁综合能力展示赛、护理科研开题报告会等一系列活动,实现理论到实践,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之后,她还把中国大学慕课导入到分层培训,给各层次的护理人员选择了需要学习的科目课。

  “大家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学习和考评,我们还会定期举行小组内讨论和小组测验,督促团队形成学习的氛围。”

  不管是赵红霞个人还是她所带领的护理部,都得到了医院领导的高度认可。但赵红霞对团队还有非常多更高的期待,也因此而看到了团队发展的不足。

  团队为啥不稳定?赵红霞认为,这不单单是盐湖区分院护理部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所有医院护理团队的发展瓶颈。

  “一方面,护理人员工作辛苦,压力比较大,比如在疫情防控期间,大部分护士都被外派过,核算检验测试、预防接种、流动点监测,这些工作都需要护士来做。另一方面,护士的待遇偏低,晋升渠道单一,职业获得感和社会认同度不高。”

  这也直接引发护理团队中鲜有高学历的人员,科研能力自然上不去。“我们接近400人的团队中,仅有两名硕士,其中一名还处于培养中。”随着医疗水平和技术的持续上升,护理团队也有很多问题是需要研究,

  “为什么有些病,无论我们怎么周到护理都不行?这一定要通过不断地科学研究和试验才能解决,而现在我们并不具备这个能力,也只有少数的时间和科研条件支持我们。”

  赵红霞一直打算拓宽护理人员的晋升渠道,并在去年形成了一份方案上交给了院领导。

  “不能让大家进入医院之后就只盯着护士长和护理部主任两个岗位发力,我们还应该通过培养专家型护士,提高大家的薪资待遇、职业获得感和社会认同感。”

  “病种这么多,这么复杂,对护理的要求大不相同,你们可以在专业方向发力,成为专科护士、专家护士,而我要做的,就是让这条渠道明朗化,让大家看到更加广阔光明的职业前景。”

  赵红霞期待:“我希望我们大家不要把护理仅仅当成一项工作来做,而要把它当做事业,有所追求,这样才可以真正投入到护理行业中,让自己因为这项工作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