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花更多的钱只能买到油改电的技术BBA的新能源技术存在竞争力吗

2023-11-07

  前几年,当奔驰刚刚推出纯电车型时,舆论中还会有「汽车发明者,再次发明电车」、「Telsa Killer」的声音。BBA纷纷拿出自己的电车产品之后,不仅特斯拉依然活蹦乱跳,又杀出了一大票更难对付的自主品牌。

  在如今卷出天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BBA的电车甚至连「油电同价」都很难做到,必须折扣很大、比自家的油车还便宜才能勉强有点销量。从下面的市占率图表也可看出来,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占了非常大的优势,BBA所属的德系品牌市占率微乎其微。这些现象大家都看在眼里,题主这是明知故问吧?!

  当然,BBA也在锐意进取,努力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慕尼黑车展上,奔驰推出了CLA概念车、奥迪展出了PPE平台的Q6 e-tron,宝马则展示了变革更大的「新世代」电车。

  然而,如今的消费者没那么容易满足了:他们只看能买到的量产车,不相信未来画饼的概念车;对BBA将来的电车产品,他们心中还是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BBA暂时不争气,只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吗? 仔细一想,其实也对整个新能源市场格局造成了影响:像奔驰E级、宝马5系、奥迪A6这些在传统燃油车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行政级轿车,在新能源市场中竟然找不到成熟的替代品!

  也就是说,虽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连续4个月稳定在35%以上[2],但具体到不同的细分市场,依然存在非常明显的不均衡性。聊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哪些细分市场已充分电动化,哪些细分市场是那些难啃的硬骨头呢?

  汽车电动化的宏观历程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完的,我们仅列出若干典型细分市场,以及背后的推动力量。

  2006年,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写下了电动车发展规划:「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打造尽善尽美的电动车」、「几乎任何一种新技术在一开始都有很高的单位成本,在这之后,优化工作才能启动,对电动车来说也不例外」[3]。

  这段描述中,「尽善尽美的电动车」就是指魅力四射、可与保时捷/法拉利硬刚的Roadster和Model S,「优化工作才开始启动」的降本版本就是特斯拉Model 3。

  尽管Model 3也是一款集成了先进的三电技术、开起来操控极佳的优秀产品,但我们一定要意识到一点,之所以它在初期可以卖到30-40万(甚至更高)的高价,这与Roadster/Model S带给它的科技先锋光环息息相关。Model 3不是一款孤立的产品,它是一场长达十余年的个人英雄形象与商业品牌塑造史的结晶。后来回到20万出头的价格,其实是一种产品力回归。

  在燃油车市场占据绝对主流、新能源车饱受偏见的早期,这可能是最有效的产品方法论。

  在中国的新能源市场,蔚来汽车参考了这种商业模式:先推出最高端的EP9、ES8,再推出价格稍低的ES6、ET5,明年还会推出更为平价的新品牌。有必要注意一下的一点是,蔚来也推出了向行政级轿车进军的产品ET7,结果却未达预期。

  参考Model 3,自主品牌推出了小鹏P7、比亚迪汉、飞凡F7、昊铂GT等20万+纯电轿车,部分车型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

  Model Y刚发布时,行业评论并不十分乐观:认为这款与Model 3同平台的产品相似性太高(零部件复用率高达70%)、外观不如Model 3,从科技先锋的视角来看,这是一款可有可无的「乏味」产品。作为SEXY序列的收官产品,Model Y在当时甚至被认为是黔驴技穷的产品。

  对比Model Y当今如日中天的销量,这种评价显得很魔幻,像是编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借鉴2019年的这篇文章[4],看看当时舆论对Model Y的评价是怎样的。

  实际上,当特斯拉发布Model Y的时候,它已经彻底从「科技性感」迈过了「大规模量产电车以推进可持续能源」的门槛,推出这款Model Y也是实用优先:空间大、续航足、车身灵活、价格不贵。

  今年推出的小鹏G6,能够说是Model Y的升级版:三电加上了800V、智驾不加钱就可用、一体化铝压铸和底盘电池一体化技术提供了高刚度车身和轻量化。小鹏G6大火,使车企意识到要想实现销量突破,必须要推出「类Model Y」产品,比如智己LS6以及后续其它品牌的一系列产品。

  可以预见的是,在Model 3与Model Y的启蒙之下,20万+的纯电轿车/SUV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技术路径已经铺平,这已成为无法阻挡的趋势。

  以五菱Mini EV为代表的微型车,以及略大一些的小型车(例如海鸥、海豚),迅速替代了相应的燃油车型。这次不再是特斯拉那样的商业神话,而是新能源技术优势在这类产品上的降维打击。

  •用车便宜:这么小的车,猛踩的油耗也高不哪去;保险、维修、保养费用也不高。

  这类A00级燃油代步车曾经辉煌过,如今却几乎销声匿迹了。原因也很简单,这类A00燃油代步车优点十足,缺点也不少,包括:

  •发动机噪声大:这么小的车,发动机排量不会大,而那个时代的三缸机无论是噪声还是振动都挺大的。

  •好开是相对的:这么便宜的车,本来就是想代步,上个自动档有点不合适吧? 手动档的燃油车,说实话开起来还要一些技术的。

  这些缺点同级别的新能源车型完美克服,所以被迅速取代了。具体推理过程不再展开,大家一想便知。

  4.比亚迪秦/宋:10-15万元的家轿/家用SUV —— 用车场景的匹配

  2021年之后,比亚迪DM-i技术在10-15万元的家轿/家用SUV市场打开了局面,代表车型是秦和宋。与五菱MiniEV一样,这也不是什么商业神话,而是技术优势在这类产品上的降维打击。

  我前两天去重庆出差,遇到了在宝马店工作的发小,与他的一番对话可供各位参考:日常用电成本低、长途省油无焦虑、零百加速7秒多、车内配置也不低、价格只要998!

  动力性不错,经济性奇佳,日常行驶也静谧,用了之后再也不想回到油车。这样的产品放到十年前,简直是科幻之作。这并不是中国突然取得了技术突破、也不是获得了外星人科技,而是在混动技术路径上敢于颠覆创新、敢于把发动机放在次要地位,在串并联混动技术路径上玩得风生水起。

  比亚迪取得成功之后,吉利、长城、荣威、五菱纷纷跟进,并且玩出了不同的花样。比如长城两档和Hi4四驱、吉利雷神三档、荣威PICU的DMH、五菱的电磁式DHT等等。

  可以预见的是,10-15万元的串并联混动轿车/SUV渗透率,凭借压倒性的技术/产品的优点,将推出这一细分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高。

  在10万元以下、10-15万元、20+万元三个细分市场分别被不同的新能源技术征服之后,15-20万元的细分市场其实也很难独善其身,会被上下逐步蚕食,所以就不必做单独的分析了。

  5.理想L系列/MPV市场:30-50万元的增程家用SUV —— 产品精准定义

  回顾Model S到Model 3的历程,大家会发现先创造一个产品、然后再将其卖出去的过程。这也是怎么回事我将其称为长达十余年的「商业神话」,某一种意义上来说,马斯克的钢铁侠英雄形象和卖到40万元的Model 3的市场需求,都是被创造出来的。

  理想L系列则不同,它的核心思想是精准定义产品,充分满足存在痛点、未被满足的需求。L9、L8、L7一套组合拳下来,打得30万+的纯电SUV找不到北。后来的问界M7和腾势D9,实际上也是类似的产品。预计2024年百花齐放的MPV市场,也是这一类型产品的延展。

  30-50万元的车在销售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品牌了。理想L系列的崛起,与传统豪华品牌BBA在这个细分市场的新能源车型过于虚弱有关。BBA主动留出了空档,让理想和问界崛起。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荡气回肠。一个又一个的主流细分市场,被不同的车企、利用不一样的方法攻破。我恨自己文笔太差,否则一定能写一部特别精彩的中国汽车电动化史话出来。

  在着笔写书之前,我们先不要骄傲得太早,还有两个很重要的细分市场,新能源车目标还是一筹莫展:那就是新能源跑车与行政级轿车。

  跑车这个细致划分领域很复杂,它卖得不仅是性能,还有文化。买跑车不仅是买帅气的造型、澎湃的动力感觉,同时也是买了一种身份认同、地位象征。就算是没开过跑车的人,也能一眼认出保时捷、法拉利、迈凯伦的家族式设计,知道这是一款价格不菲的跑车,还可以讲出无数传奇工程师和赛车手的精彩故事。反过来,如果你买个电跑,大家看到只会觉得新鲜与个性,但却联想不出那么多文化内涵出来。

  目前在跑车上发力的,还是那些老牌车企。比如说保时捷Taycan、奥迪e-tron GT、路特斯Eletre等等。当然,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新能源图腾一般的特斯拉品牌推出的Model S Plaid。目前中国在电动跑车上还比较难以追赶,除了蔚来刷圈用的EP9之外,就只有极氪001 FR版先在技术与性能上寻求突破。

  跑车这个细致划分领域,咱们也不必过多去谈,一是因为过于小众,二是中国消费者也不太关心。

  另一个细致划分领域,就不太一样了,那就是行政级轿车。中国消费者对于「车」这样的一个东西的概念,与大众品牌的关系很深:家用级的桑塔纳/速腾、中级车的帕萨特(日系的凯美瑞)、行政级的奥迪A6L(56E),构成了中国花了钱的人于「车型序列」的基本概念,其它车型例如SUV一般会理解为「基本车型序列」的延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奥迪没有A6L,那么奥迪品牌就没有资格与奔驰、宝马平起平坐;如果汽车电动化进程中缺少了奔驰E级、宝马5系、奥迪A6L这样的行政级轿车,那么就像一本精彩的故事书少了高潮一样,总觉得缺点意思。

  既然行政级轿车这么重要,只要推出一款成功的行政级轿车,整个品牌就可以更上一层楼,那为什么各大自主品牌不做呢? 有什么难言之隐吗,还是说已经做了,但用户不买帐呢?下面咱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我和一些新能源车主深入交流过,他们其实最需要的就是行政级轿车。平时自己开很舒适,商务上接送客人的档次也够,但已有车型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就不能买,最后只好买了新能源SUV和MPV来替代 —— 其本功能也有,但总归是偏家用,缺少了行政商务的那种感觉。

  那么,新能源行政级轿车究竟存在哪些痛点,让市场上揣着大把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呢?大体上来说,消费者对行政级轿车的需求包括:优雅尊贵的外观、舒适高档的内饰、高级的车机娱乐系统、强劲动力与续航、超标的安全性以及必要的品牌内涵支撑。

  行政级轿车,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稳稳地开,乘坐舒服最重要。尽管如此,强劲动力也很重要 ——在1%需要强劲动力的场景下使不出劲,那意味着自己因为动力不够而丧失了路权,还谈何尊贵、谈何行政呢?车主肯定很不开心!

  恰好,动力强劲是新能源车的强项。例如蔚来ET7标配前后双电机,在动力性这一点完全是合格的。至于奔驰EQE,竟然还有单电机版本,零百加速6.7秒放在燃油车中足够能打,但在电动车中完全不能看 —— 个人觉得单电机的奔驰EQE达到「强劲动力」的行政级需求。

  最近,工信部第375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公布了一款新车:标配前后双电机+1.5T专用发动机,最大综合功率高达390kW、峰值扭矩790Nm的岚图追光PHEV超长续航版。

  这个动力性绝对可以秒杀99%的行政级燃油轿车 —— 平时舒适优雅得开,需要的时候就风驰电掣地冲出去,这让人想起西装暴徒。燃油车时代预算不够而买较低动力丐版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一般来说,动力性越强的车,经济性越差。岚图追光PHEV超长续航版通过先进的串并联混动技术来解决了这一问题:搭载43kWh大容量三元锂电池实现了262km的CLTC超长纯电续航、满油满电下的CLTC综合续航超过1260km。

  个人认为,这个技术方案很适合行政级车轿。为阐述这一观点,咱们从三个视角来看:

  •从电池容量的角度来看:市面上已有的C级PHEV轿车纯电续航比较短,通常设置为44km、95km、101km等几个级别。PHEV家轿确实能够使用50-200公里的不同电池容量大小设置,以满足多种的用户需求。

  行政级轿车则不一样:纯电续航不单单是省油的事儿,而是关乎到纯电驱动的静谧性、平顺性、一致性。如果电池容量小了,那发动机启动的频率就会很高,车主体验不佳。除此之外,这还会给用户一个负面印象:发动机总是启动,说到底这还是一款燃油车啊,只是加了一点省油技术而已!

  岚图追光PHEV超长续航版将CLTC纯电续航设置到262公里,就完全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99%的场景下都是纯电行驶,完全给人一种新能源车的印象!

  •从纯电车型的角度来看:对大部分应用场景来说,纯电车型的续航已经足够长了。但对于行政级轿车来说,续航不足带来的损失更大,因此就需要「比长更长」的续航、「比大更大」的电池容量。

  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案,只不过站在2023年来看成本太高。就比如极氪009的140kWh版本续航也确实是长,但价格曲高和寡,销售起来也不容易。如果不强求纯电,以PHEV来实现超长续航,就容易多了。这也正是岚图追光PHEV超长续航版选择的技术路线。

  •从混动构型的角度来看:有人会说,既然电池容量都这么大了,亏电油耗高点也就影响不大,为啥不使用油耗高一些的增程技术呢?

  这又涉及到用户体验问题了!买行政级轿车,肯定是希望这款车的技术比较新、比较先进,否则就会有一种老旧之感。如果采用增程混动构型,那么长途的时候油耗高了,就不单单是一个油费的问题,会给人一种技术不够先进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不行政。再说了, 行政级轿车的使用场景,本来就比家轿的长途场景高得多,高速油耗高低对整体用车成本的影响也不少。老板虽然有钱,但该省的还是要省啊!岚图追光PHEV超长续航版采用的串并联混动技术,大部分工况下纯电行驶 、用车成本极低,长途情况下的亏电油耗也很低,综合油耗更是低至百公里0.5L。

  个人认为,超大容量电池+串并联混动构型会成为PHEV行政级轿车的标配,而岚图追光PHEV超长续航版则是这个技术路线的开创者。

  行政级轿车必须把空间做大,这是由应用场景决定的:尊贵的客人,往往要坐在后排。这对燃油车来说不是问题,每次坐到A6L的车里,我都会感叹这前后空间、头部空间甚至比一些纯电SUV还要大啊!

  这没办法,这是由技术本质决定的:新能源车需要在车身底部布置电池包,这天然会占据空间;底盘又不能离近太近,车身也不能太高,那只能压缩座舱空间。

  蔚来推出ET7来冲击行政级轿车的细分市场,本来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新能源领头羊,品牌撑得住;续航虽有劣势,但能够最终靠换电来弥补。然而,成也换电、败也换电,由于要考虑兼容性,电池包就难以做薄,因此在推出下一代换电平台之前,它的轿车空间都很难保证,这就难以撑得起行政级的定位。

  新能源轿车的后排空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第一次让我认为这个难题可破的,正是岚图追光这款车 —— 今年5月我在商场静态体验了一下岚图追光,就觉得后排空间真大,腿部可以伸展充分、头部空间足够、座椅也足够舒服。当时发现了感叹:ET7差的就是这个后排了!

  目前我还没见过岚图追光PHEV超长续航版实车,但考虑到PHEV车型的整车布置压力比纯电车要小,因此它的后排空间必然不会差。

  后排空间与座椅关乎的是静态乘坐舒适性,并且要考虑到动态乘坐舒适性,那就要考验底盘功力了,这恰恰是岚图品牌的强项。它采用了同级唯一的全铝底盘,搭载可预瞄魔毯功能的CDC+空气悬架,无论是驾驶和乘坐都是媲美百万豪车的表现。其实这是岚图品牌的一贯优势,它的岚图FREE作为一款SUV,我开起来感觉比轿车还好开!

  轿车做短,也可以好看,比如蔚来ET5就挺不错,带着比较强的运动气息。行政级轿车不一定,姿态一定要优雅,不优雅就尊贵不起来。岚图追光PHEV超长续航版车长5088mm、轴距3000mm,而且采用了深色调,整体感觉很舒展而优雅。

  说到外观,其实这是奔驰的传统强项。到了EQE这款车上,为了极致的续航妥协了外观,失去了优雅的风格,我认为这是它卖不好的主要原因。

  到了行政级轿车这个级别,由于用户身份与使用场景的特殊性,产品往往需要一定的品牌底蕴。BBA就不用说了,那都是汽车前辈们,提起品牌故事来可以讲三天不停。相对来说,中国自主品牌起步比较晚,讲品牌故事就有点吃亏,像蔚来的策略就是不讲品牌故事、只粗线条地讲Blue Sky Coming的愿景。

  如果要讲品牌故事的话,我认为中国只有三个品牌可以堪此大任,那就是红旗、问界(华为)和岚图。红旗不必说,中国汽车产业筚路蓝缕的先行者;问界主要是背后有华为,中国科技自强的图腾;岚图背靠东风集团与英雄之城武汉,其历史意义也足够厚重。

  其实,岚图的外观在新能源轿车中本来是略显成熟的,但考虑这种厚重的历史背景之后,这种尊贵大气风范就显得恰到好处了 —— 这种气质,恰好就是行政级轿车需要的气质。

  回到题目本身,个人觉得BBA当下车型的新能源技术不占优势,新一代技术平台推出之后需要再重新审视。若BBA的新能源技术重回主战场,它们第一个想发力的就是行政级轿车市场。在此之前,就是留给自主品牌在行政级轿车市场攻城略地的时间窗口 —— 目前看起来最有希望的答案,就是岚图追光PHEV超长续航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