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制服“中国风” 彰显文化自信——专访双奥制服设计师贺阳

2024-03-14

  日晚,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的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迪妮格尔·衣拉木江和赵嘉文将奥运火炬嵌入由各国引导牌拼成的“大雪花”中央,那一瞬间,火炬手制服上的中国红也仿佛点燃了世界的冰雪激情。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最后一棒火炬手迪妮格尔·衣拉木江(左)和赵嘉文。(图片来自:新华社)

  此次火炬手服装由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贺阳设计,她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制服设计主创,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制服的主设计师。

  冬奥制服设计如何融合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和冬奥元素?如何将制服的功能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2022年冬奥会制服与2008年制服在设计理念上又有哪些变化?贺阳教授不久前接受了《北京周报》记者的专访,讲述了冬奥制服设计中蕴藏的巧思。

  《北京周报》:您在设计北京冬奥制服时如何把“中国元素”和冬奥联系到一起?

  贺阳:制服是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和志愿者在赛时唯一指定的必须要穿着的服装,在设计征集时会要求必须要符合北京冬奥的形象景观系统,整个视觉体系是在形象景观系统中。所以,要使用的元素要有会徽、标准色彩和核心图形,还需要体现举办国的文化特征,以及具备时尚功能的特点。

  具体到设计理念,北京冬奥的核心图形是一个赛区山形的风格,有山有光线。它本身就有一些传统的意象,同时会更具有运动风格,比较明快醒目。但是直接把它放在衣服上,不能呈现出山的一个完整的状态,还需要有些改动,要重新调整和组织这些山的形状。

  山的图形是红色、绿色、蓝色三种色调,最终我选了两种颜色:红和蓝,最简单,能够很明确的区分开。技术官员和工作人员的性质比较相同,就都采用了红色,只是工作人员用红色和偏黑的一种颜色,技术官员用深灰色和红色来搭配,而且技术官员的红色调要少一点,这样他们俩又有相关性,又有一些区别。蓝色用于志愿者,因为人数较多,同时要醒目和青春靓丽,还要具有亲和性,所以蓝色感觉比较好。

  图形方面就是想到了中国的山水画,因为山总是跟山水画会产生一些联系。当时想到如果非常艳的颜色(红和蓝)已经有了,那是不是需要素雅一点的?中国画很多都是水墨风格的,黑白色调的也挺好的,而且特别有中国的味道,所以我就把其中的核心图形变成灰色调了。因为它具有一种水墨的意象,更加有中国画的意味,而且更加有中国式的优雅、内敛的感觉。

  我最后把它简化了一下,把山都设计成白色;光线和另外的地方用一些灰色调来变化,这样看起来就很像一个雪山的感觉,我觉得特别符合冰雪运动,又具有一定的中国画的意味。我觉得这样看起来衣服更加含蓄一点,而且在赛场的时候可能大部分的颜色都是特别鲜艳的,你如果灰一点,但还是有红色或者艳的颜色,它应该也会变得特别或者突出一点,因为还要讲究识别性。

  贺阳:其实用一些少的元素来表达丰富性也能做到的,通过图形的完整性都是能够达到的。越少的东西可能表现性越强,因为在一件衣服上你使用的元素过多的话,反而就不知道你要表现什么。如果我们只是用山本身,我觉得就能达到一种空灵博大的、中国人寄情山水的意象。

  在中国画里面,我当时想到了《富春山居图》,它用了非常淡雅的笔墨,但是它的表现性特别丰富,并不是特别需要画的特别真实才会让你觉得完全是描摹自然。因为画家描摹自然的时候,不仅仅是描写具体的山和水,其实是描写一种心性,一种更加完美的状态,在处理的时候会更多的留白,讲究是与不是之间,很多没有画的地方,你能想象它是云、水、或者是一种气韵的流淌,感觉很丰富,而且给你留下很多遐想的空间。我觉得这些都是用很少的东西表现一种丰富性,而且让观众能够去感受到你所想象的一种世界,有能发挥的余地。

  贺阳:功能性是制服的底线,必须要满足。往届冬奥会最冷的时候,可能在山上有七至九级的风,以及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但是工作人员还得工作,要维护设施,所有日常工作都得进行。我们要考虑到这个衣服是不是能够适合那样的环境。要想穿的暖和,一是多穿,还有就是用功能来体现,因为多穿会臃肿,可能会行动不便,那么我们就会在这方面做功能设计。比方说,内衣要吸湿排汗;第二层是一种抓绒的服装,在一个场馆里面就足够了,它本身也保暖;再外面有一个类似滑雪服的外套,它的面料的表面要保暖,防水防雨,背面要贴膜,膜又透气还要防风,而防风和透气是矛盾的,我们要平衡防风的指标和透气的指数要达到合适的状态。衣服的里子由纳米材料做成,可以聚集热量,更好的来保护我们,同时还能更轻便。

  《北京周报》:作为北京2008和2022两届奥运会制服的设计师,您在设计上有哪些变化?

  贺阳:我自己的体会是,2008年的时候,我们就特别希望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当时口号也是“世界给我14天,我给世界5000年”,特别想表达我们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不一般。到了2022年,其实没有特别强调必须要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来向世界展示,它提出的是环保、安全、可持续等理念。当然民间传统文化肯定是需要的,因为每一届奥运会的举办肯定要有自己传统的文化来展示,不然就没有特点。所以要想有特点,必须有举办国的文化,因为文化的差异会在视觉上、思想上有变化,才会更有可看性,更为丰富。到了2022年,我们的这种文化自信确实是提高了,大家认为应该要表达中国的文化,变成一种自觉,所以就也不需要非常去强调它,而且大家也能更理解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

  比如我用的红色和黑色,当时专家第一轮反馈的意见是,一个运动会你搞这么多黑色是不是不太好,但是我觉得除了黑色也没有更好的颜色来搭配红色,所以我就坚持了一下。最后能够入选,我觉得就是文化自信,因为红色和黑色在古代服制里是最高等级的颜色,比如说天子穿的冕服,在祭祀或重要活动中,都得穿红黑配色的衣服。而且在民间也有很多红黑(搭配)的颜色,非常的中国。所以最终国际奥委会的评价是:特别有中国的味道。后来我还问其中一个专家,他说看起来像一幅古画。

  贺阳:中国文化的传播,在奥运会这种舞台上,全世界都在关注。我们怎么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什么样的理念给全世界,其实是我们设计师需要做的,这些设计能表达我们的精神风貌,能够传达我们造物的思想,比方说节用、慎术这样的观点。它就像是一个品牌一样,你设计的时候需要有中国品牌概念,你才能讲好中国的故事,也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每一个不同的文化的东西,因为不同才会被关注。如果老是跟在别人后面跑,人家不会关注你,因为你没法跟人家对接,只要你有特别的东西人家才会关注,觉得你这样的一个东西确实挺不一样的,而且特别优秀。文化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觉得它本身就能有这种效果。